來源自中國食品安全報網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新法實施情況如何?食品安全狀況是否得到有力改善?目前尚存在哪些問題?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兵分5路,深入湖北、內蒙古、天津、黑龍江等10個省、區、市進行檢查。那么檢查組都發現什么問題了呢?
1、學校食堂安全不容忽視
執法檢查中,檢查組成員反復詢問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食源性疾病。事實上,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頭號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不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就是食源性疾病的集中爆發,其中,學校食堂便是一大高發地,孩子們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也最為牽動廣大民眾的心。因此,相關事故總是發生一起便嚴厲查處一起。出了事再問責,無論如何處理,都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在學校食堂安全、集中用餐安全,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的安全問題上,監管關口必須要前移,事后追責遠不及事前監管更加重要與有效。而在此過程中,傳統的監管模式需要創新,科技方法、監管智慧和社會共治理念的綜合運用將逐步成為必要手段。
2、“三合一”監管體制是否科學有效?
在檢查過程中,執法檢查組發現一些在全國普遍存在的、亟需改善的問題。
“三合一”監管體制是否科學有效?地方政府應對當地的食品安全問題負總責,在此原則下,全國70%的縣、30%的市實行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將原來垂直管理的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進行“三合一”甚至“多合一”,成立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跟隨檢查組的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18個區縣均設立了“多合一”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其中,負責餐飲專項的分別只有一名工作人員,面對巨大的餐飲消費市場,這樣的人員力量配置顯然不夠。相應地,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影響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執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有企業就明確提出不滿:“監管部門從衛生部門轉變為食藥監管部門,現在又轉為新組建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機構和人員更換頻繁,新組建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大部分由工商和質檢人員組成,他們自身缺乏餐飲行業方面的監管經驗,水平不一。我們企業很無奈,不得不經常調整我們經營、管理方式,來適應不斷調整的監管方面的要求。”在方便地方政府監管的同時,這樣的體制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專業力量被“稀釋”,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被“邊緣”。
3、違法犯罪行為“追究”與“不追究”兩難
違法犯罪行為當然要追究,但是在基層執法過程中,卻有很多不可操作性。為了重典治亂,新食品安全法將大部分食品違法行為的罰款額度低限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到5萬元。然而,大部分小型食品產銷商戶根本無力繳納,又或者部分違法行為比較輕微、非主觀故意,基層執法人員很難執行,但若不執行卻又可能構成瀆職犯罪。“要不不罰,要罰最低就是5萬元。”檢查中聽到不少人反映,在目前的國情下,這樣的處罰的確很難操作,同時無意中也給權力尋租提供了可能性。有企業直言:“頭發(或者其他異物)不小心進入菜品,抓住了就要罰款5萬元,有時候小餐飲為了避免如此重罰,只好關門停業。”
4、小作坊小攤販存在監管空白
除了1100多萬家有許可證的食品企業之外,我國還存在大量食品小作坊、小攤販,呈現出“多、小、散、亂”的局面,監管難度很大。當前,街頭擺攤是不少人的謀生手段,而光顧街頭小販也是不少群眾的生活方式,一網打盡不是明智之舉,也根本難以實現。“要不不罰,要罰最低就是5萬元。”檢查中記者聽到不少人反映,在目前的國情下,這樣的處罰的確很難操作,同時無意中也給權力尋租提供了可能性。有企業直言:“頭發(或者其他異物)不小心進入菜品,抓住了就要罰款5萬元,有時候小餐飲為了避免如此重罰,只好關門停業。”
新食品安全法也并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只是要求各地制定自己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具體管理辦法。但據悉,截至目前,全國僅有5個省份制定了配套規定。
5、食品安全犯罪定罪門檻過高
執法檢查發現,近年來查辦的“走私凍品”“上海福喜銷售過期肉”等一批重大案件,社會關注度很高,但總體上法律責任偏輕,威懾力有限。執法檢查組表示:“食品安全犯罪的認定方面還存在取證難、入罪難、追訴難等問題,有些情況下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犯罪問題缺乏規制手段,需要完善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從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上解決。”
6、網絡訂餐隱患多
打個電話、動動手指,飯菜就送到了家門口,網絡叫餐已經成為當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必須承認,網絡叫餐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價格低廉,但其質量是否也同樣美好?疑問確實存在。“進入廚房,檢查人員吃了一驚,鍋盆黑漬漬、油乎乎,液化氣軟管交叉纏繞,三五平方米的廚房雜亂不堪,甚至有狗在旁邊跑來跑去;在附近另一個后廚,檢查人員看到,幾個飲料瓶放在院中桌上,旁邊是幾十桶用空了的白塑料桶,細細查看,里面裝的是過了期的果味調味粉……”據齊齊哈爾市建華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劉偉介紹,這些觸目驚心場景來自某些外賣平臺的加盟商家。
2015年4月,齊齊哈爾大學一名大學生在“美團”網上點了一份12元的羊肉蓋飯,食后發生食物中毒現象。更可氣的是,由于是通過第三方平臺訂餐,這位維權無門的學生根本找不到他點的這份蓋飯到底是誰做的?“后來這位學生投訴到我們這里,我們檢查發現,涉事商家無證無照,衛生條件十分惡劣,是典型的夫妻店,他們專給網絡平臺供餐,雇了幾名大學生負責送飯。”劉偉說。“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在我們的督促下,有264家不合格供應商都下了線。”劉偉說,現在情況變了,不是他們上門去查,而是許多供應商主動打來電話:“你們來看看吧,我的證都辦齊了,衛生條件也搞好了,請來檢查。”
如何把好網絡叫餐質量關?首先要找到它是誰?監管部門要摸清、走訪所有的網絡平臺供應商,把它們納入到日常管轄范圍。其次要求這些供應商自身必須證照齊全,其采購的原料也必須索證索票。第三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熟知法律規范、衛生要求等。
針對這些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持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修改執法檢查報告。 |